💼 業務侵占 vs 一般侵占:兩者差在哪?一罪一罰怎麼算?💰

TaiLexi 團隊

💼 業務侵占 vs 一般侵占:兩者差在哪?一罪一罰怎麼算?💰

小明是公司業務員,每天中午都會幫同事們訂便當,收取餐費後統一訂購。某天小明突然想:「如果我把這些錢拿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,應該不會被發現吧?」結果他真的這麼做了!這就涉及了「侵占」問題。但你知道嗎?小明的行為可能構成「業務侵占」而非「一般侵占」,兩者的法律後續可是天差地遠喔!

法律條文大解析

讓我們來看看一般侵占罪和業務侵占罪的法律條文。

一般侵占罪:民法第335條

依中華民國刑法第335條規定:「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,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。」

白話文就是:你拿著別人的東西,突然起了貪念據為己有,這就構成了一般侵占罪。就像你幫朋友保管手機,結果自己拿去賣掉一樣。

業務侵占罪:民法第336條

依中華民國刑法第336條規定:「對於業務上所持有之物,犯前條第一項之罪者,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九萬元以下罰金。」

這條的意思是:如果你是因為工作關係而持有公司或客戶的財物,卻把它們占為己有,那就會構成業務侵占罪。刑責比一般侵占更重喔!

關鍵差異比較表

以下表格整理了一般侵占罪和業務侵占罪的關鍵差異:

項目 一般侵占罪 業務侵占罪
法律依據 刑法第335條 刑法第336條第2項
刑度 5年以下有期徒刑 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
罰金 最高3萬元 最高9萬元
關鍵要件 單純持有他人之物 因業務關係持有
社會危害性 較低 較高

法院怎麼說?實際案例見解

讓我們看看法院對於侵占案件的判決案例。

案例一:業務員侵占貨款

參照95年度上易字第1263號判決所述:「被告係擔任協鴻公司業務,並負責為公司向客戶收取款項事宜,為從事業務之人,其將業務上所持有之前開金額,易持有為所有,核其所為,係犯刑法第336條第2項之業務侵占罪。」

這個案例中,被告因為是公司業務員,收取客戶款項屬於業務行為,所以法院認定構成業務侵占罪。

案例二:離職後的侵占行為

參照97年度審簡字第504號判決所述:「被告於95年6月30日與南山人壽公司終止業務代表合約後,復於95年7月7日將甲○○之匯入之保險費,予以侵占入己...是其於95年7月7日持有之保險費,顯非基於執行業務關係而管領,核其該次所為,應係犯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普通侵占罪」

這個案例很有趣!被告原本是業務員,但離職後才侵占款項,因為已經沒有業務關係,所以法院認定只是一般侵占罪。

一罪一罰怎麼計算?數學時間到!

這可是最讓人頭痛的部分了!讓我們用實際例子來說明:

情境設定:

小華是某公司業務員,在三個月內分別侵占了:

  • 1月:客戶A的貨款5萬元
  • 2月:客戶B的貨款3萬元
  • 3月:客戶C的貨款2萬元

計算方式:

方法一:連續犯(舊法適用)

參照96年度易字第1438號判決所述:「被告所犯附表編號一至三所示多次業務侵占,時間緊接,方法相同,觸犯構成要件相同之罪名,顯係基於概括犯意為之,應依修正前刑法第五十六條之規定,分別均僅論以一罪」

如果適用舊法,這三次侵占行為因為時間緊接、手法相同,會被認定為「連續犯」,只論一罪。刑度會加重,但不會分開計算。

刑度計算:6月以上5年以下(取中間值約2年10個月)

罰金:9萬元以下

方法二:一罪一罰(新法適用)

參照99年度上易字第329號判決所述:「被告如附表一所示之先後多次業務侵占犯行,時間緊接、方法相同,觸犯構成要件相同之罪名,顯係基於概括犯意反覆為之」

現在新刑法已經刪除連續犯規定,原則上是一行為一罪。但實務上如果數行為時間密接、手法相同,法院還是可能認定為「接續犯」論以一罪。

但如果法院認定是數個獨立行為,就可能會「一罪一罰」:

  • 罪1:侵占5萬元 → 6月-5年
  • 罪2:侵占3萬元 → 6月-5年
  • 罪3:侵占2萬元 → 6月-5年

然後再依數罪併罰規則,最高不會超過30年(各罪刑期總和),但執行刑可能落在5-10年左右。

罰金計算示範:

假設法院對每筆侵占判處罰金:

  • 5萬元部分:判罰金4萬元
  • 3萬元部分:判罰金2萬元
  • 2萬元部分:判罰金1萬元

總罰金 = 4萬 + 2萬 + 1萬 = 7萬元

但要注意!依中華民國刑法第336條規定,業務侵占罪的罰金上限是9萬元,所以總和不能超過這個數字。

實際法院判決金額分析

參照96年度易字第1438號判決所述,我們可以看到實際案例中的刑度:

  • 侵占800元:有期徒刑6月,減為3月
  • 侵占1,200元:有期徒刑6月,減為3月
  • 侵占10,3500元:有期徒刑6月,減為3月
  • 侵占21,600元:有期徒刑6月

有趣的是,法院似乎不太會因為金額大小而大幅調整刑度,而是著重在「行為性質」本身。

業務侵占的特別嚴重性

為什麼業務侵占罪比較嚴重呢?參照99年度易緝字第37號判決所述:「刑法第336條第2項業務侵占罪法定刑內有關得併科罰金刑之部分,依修正後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及刑法第33條第5款等規定,所得併科之罰金刑最高為9萬元」

法院認為業務侵占之所以刑責較重,是因為:

  1. 違背了職業信任關係
  2. 通常涉及較大金額
  3. 對商業秩序破壞較大
  4. 被害人往往較為弱勢(如公司對員工的信任)

防範建議與法律小知識

  1. 公司端:建立完善的財務稽核制度,定期核對業務員收取的款項
  2. 業務員端:明確區分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,絕對不要混用
  3. 一般民眾:如果是委託他人處理財務,記得保留單據和記錄
  4. 法律諮詢:如果不小心涉及類似情況,盡快尋求專業法律意見

結語

業務侵占與一般侵占雖然都是「侵占」,但因為涉及「業務關係」這個特殊信任基礎,法律給予了不同的評價。從刑度、罰金額度到一罪一罰的計算方式都有顯著差異。

參照96年度易字第1438號判決所述:「對於業務上所持有之物,犯前條第1項之罪者,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3千元以下罰金」這個基本架構雖然經過罰金調整,但基本精神不變:業務侵占就是比較嚴重!

希望透過這篇文章,大家能夠更了解這兩種罪名的差異,無論是企業經營者或是業務從業人員,都能更加注意相關的法律風險。記住:誠信經營才是長久之道!

有更多法律問題,可以使用TaiLexi AI免費法律諮詢

AI 不僅能提供即時線上解答,還能協助您判決書查詢並進行案情比對分析。隨時為您解答各類法律疑難!

🎯 還在為法律問題煩惱嗎?

💰 免費🔒 絕對隱私⚖️ 台灣最專業法律AI⏰ 24H

(1) ⚡ 30秒獲得專業解答,無需等待律師回覆

(2) 📚 查找法院對您案件最相關的判決書和見解

(3) 📝 一鍵生成存證信函和法律文件,解決燃眉之急

已幫助30,000+用戶解決法律問題

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容不錯,歡迎自由引用,只要註明我們網站的連結即可!

這篇文章有幫助嗎?

關注我們,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法律知識:

需要免費法律諮詢?

TaiLexi AI 提供免費諮詢,無論您是個人或企業,都能獲得及時的案情分析。

立即諮詢

© 2025 TaiLexi AI. 版權所有。